第 440 章 理性决策-《支柱计划》
第(1/3)页
一位带着强者发型的医师主任在会议桌上激烈措辞:“一位需要ECMO维持大于14天的患者,其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救治15例轻症患者,如果能够引入治疗时长与资源消耗比相关数据,用来评估其医疗资源消耗程度……”
另有一位副院长站出来反驳:“你这是拿重症与轻症做比,实际上临床遇到的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如果是急症与中症比较呢?如果是未诊明的原因呢?如果放弃医疗救治,即便是不考虑病患家属,我们先期投入的医疗资源又该怎么算?难道有病人来了,我们直接看一眼就决定要不要治疗,能不能治疗?”
“说得好像谁没干过临床一样的。"主任不甘示弱:"我的方案经过仔细测算,虽然细节还需要完善一下,但整体框架绝对可行……”
这时,一只手缓缓举起。
端坐在长桌尽头的杨院长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陈主任,有什么想法……就畅所欲言吧。"
陈主任开口:“既然是非常时期,医疗已经实质性崩溃后的预案,或许可以参考阿米瑞肯之前的医疗应急体系,考虑病患短期生存率,以短期生存率的可能性优先。
使用SOFA评分,也就是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来量化患者72小时存活概率,优先救治评分小于11分,存活率大于50%的病患。”
这个建议将人的存活率量化成概率学问题,虽然能达到最优解,但是代价却是,那些可能还会有希望的病人,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可能,毕竟数学,从不相信奇迹。
众人沉默下来。
“你仔细说说这个SOFA评分吧。”杨院长发话。
“好,那我就先说说SOFA评分是怎么运作的……涵盖呼吸、心血管、凝血、肝脏、神经和肾脏六大系统……”
这套方案很简单,可痊愈的优先,易治愈的优先,难以治疗的往后排,无法治疗的干脆直接放弃。
“接着是生命周期公平调节……”青壮年优先,放弃老年人。
“关键岗位加权……”医护人员加权,在恢复后可重返岗位,提供医疗资源。
“可逆性评估……”对已有的重症患者,或者不得不抢救的重症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则减少医疗投入。
“三重盲审机制,实时数据看板,三方医学伦理……”保证程序正义,制度持续性。
“绝对禁止社会价值判断,排除其它干预,”保证程序公平,制度可运转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