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狼(十四)-《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2/3)页

    一名“统合构建者”;

    500台最新型计算处理终端联网组成的计算网络;

    双方的实力差距在谋划和沙盘推演阶段就已经一览无余,帝国为此次行动投入的压倒性战力更是令人绝望。

    除了被“自由军团”预测和以死士来激活暴露的各部队之外,帝国还投入了300台专用于坑道作战的最新型“军团”无人机。这些为清剿藏身坑道、地道的游击队而研发的机型尚未最终定型,才完成第二阶段测试就被投入此次作战,这些完全不在情报信息之内,自身又游离于活人和亡者之间的特异存在会激发人类本能的恐惧和回避反应,即便不被预测到,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这场对信息的收集和归纳之战中,帝国毫无悬念的取得了胜利。

    现在,情报战的胜负马上会经亡灵之手演变成战斗的胜负。

    9㎜手枪弹和钢珠霰弹的暴雨不断吹打下水道内的空间,密集的弹雨压得抵抗者们根本露不了头。

    帝国的武器设计师们很清楚,突击步枪和大口径机枪并不适合坑道作战,在这种到处都是拐角或高低台阶的地方,最常见的战斗模式就是近距离的短兵相接。突击步枪和大口径机枪在这种环境下一来无法发挥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二来在狭窄的坑道内,这些枪支都显得太长太碍事。最适合这种环境的单兵武器无非冲锋枪、霰弹枪、毒气、火焰喷射器、冷兵器等等。当然,最稳妥的办法并不是派遣士兵进入迷宫般的坑道与敌人捉对厮杀,而是灌入瓦斯后引爆,或者灌入大量水泥封死所有出入口。只是并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干,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需要进入坑道内清剿敌人的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于是结构进行特化,装备专用于坑道作战的武器的“军团”便诞生了。

    基于坑道战的恶劣环境,最终成型的坑道战型采用了类似天牛或蟑螂的扁平构型,全机长约2公尺,宽约60公分,高约45公分,六足步行机构。固定武装为前端一对酷似昆虫触须的电热鞭,根据需要可搭载冲锋枪、霰弹枪、火焰喷射器等装备。

    只要是人类能通行的通道,坑道战型全部能通过,而且还能紧贴墙壁和天花板前进,立足各个角度张开全方位的交叉火网。不管是用来入侵封闭空间,还是对坑道内的敌军进行压制或歼灭,该机型全都能胜任。更何况此次作战为了进一步强化包围网的紧密度,确保不会有一名叛贼逃掉。还特意将最近获得优质脑结构下载到所有参与此次作战的坑道战型的处理终端里,然后让所有机体进入休眠状态,安置于下水道各个枢纽中。当S-023启动激活指令之后,这些隐藏在黑暗中的钢铁怪物立即进入作战状态,封锁这一片区域的下水道。

    “‘帝国不会在吕德斯这样的人口密集区使用无人机’、‘帝国能够投入的机动力量有限’——抱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制定作战计划,全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都在对手的预测之内。你以为事到如今,你们还能活着离开吗?”

    连续发动四道“障壁”,同时洒下立体交错的“魔弹”弹幕,“塞壬”一口气后退拉开间距,试图重整状态启动新的攻击术式。不过“夜莺”的拳头却势如破竹,轻松拨开“障壁”和自左右两侧交错而来的压缩空气冲击,不依不饶的展开追击。

    一退一进,双方的间距维持在咫尺之间。一方欲反守为攻,另一方则决定一鼓作气了结对手,结果僵持状态只是从静止变成了动态。

    一连串目不暇接的快速攻防中,不管是筑起“障壁”的速度,还是同时启动复数“魔弹”的灵活程度,不难看出“塞壬”有着足可比拟六芒上级乃至准七翼级的高位魔法师的实力,足足比“夜莺”高出两个段位,作战经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2/3)页